工信部拟规范工业机器人行业管理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bainianzhiye 时间:2024-04-01
导读:
工业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工业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3月25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及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意见征集截止日期为2024年4月10日。
记者注意到,现行《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和《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管理实施办法》为2016年发布。工信部对两个文件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2024版)》(征求意见稿)和《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管理实施办法(2024版)》(征求意见稿)。
新版规范条件有利于实现工业机器人的标准化
2021年12月发布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加大实施和采信力度。支持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能力建设,提升市场认可度和国际影响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治力度。规范市场招标采购,禁止设立歧视性条款。开展机器人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研究。
本次修订的规范条件明确,本规范条件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本体制造及集成应用企业,是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
同时,鼓励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本体制造及集成应用企业按照本规范条件自愿申请规范条件公告,对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以公告的形式向社会发布,引导各类鼓励政策向公告企业集聚。
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全世界每年新装机的工业机器人一半以上都在中国,工业机器人是工业化改造和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我国的工业制造在全世界都处于领先水平,之所以能够领先,是因为效率更高,同时成本相对比较低、能力比较强。
他以曾经走访过的企业举例说,华为的一条手机生产线,所使用的员工数量从最初的159个人不断缩减,现在一条生产线只需要19个人,主要就是得益于用大量的机器人来替代。
“所以工业机器人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对于效率的提升,对于成本降低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项立刚说,在这个过程中间,如果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厂家都“各自为政”,都做各种各样、不同规格、不同要求、不同标准、不同系统的机器人,相互之间就很难通用。
“如果把规范条件做得非常严谨,就能够做到标准化,做到可以通用,可以相互替代,这样以后才能够用相对比较低的成本去建立生产体系,进而才能够让整个工业机器人的成本大幅下降。”他说,所以把标准化品质要求、各种各样的接口要求包括安全性各方面的要求都做得早做得扎实,是为更大规模的发展做技术准备。
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营收年均不小于3000万元
本次修订的规范条件从基本要求、技术能力和生产条件、质量要求、人员素质、销售和售后服务、安全管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都作了非常具体的规定。
比如,在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设立,符合机器人产业发展政策要求,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且从事工业机器人相关业务时间不少于三年。
同时,近三年,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营业收入年均不小于3000万元;本体制造企业营业收入年均不小于5000万元;集成应用企业营业收入年均不小于1亿元。
项立刚表示,规定企业的营收其实是对企业经济规模的要求。他坦言,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规模,就没有足够的实力,就很难把这些事情做好。“3000万元是一个比较小的盘子,如果3000万元都做不到,说明能力比较差,不一定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得比较好。”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50%,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392台。
在项立刚看来,近年来我国的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已经有很大提升,未来的发展潜力也很大,在这种情况下,申请规范条件公告的企业需要达到一定规模。
另外,在销售和售后服务方面,文件也作了相关规定,比如产品售后服务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并建有完善的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指导用户合理使用产品,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操作培训和维修服务。
项立刚表示,工业机器人不是最终产品,它是会装在某个生产线上,是生产线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间,安装完还需要调试,需要管理、服务支撑,这些都是让这个产品变得更有价值的最基本要求。也就是说,工业机器人是一个链条,从企业投入、技术、研发、人才,到产成品,到客户服务,整个体系都作了一定的要求。“所谓要求、规范,就是为了让这个行业能够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bainianzhiye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技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