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短视频成阅读新形态 与传统阅读互促发展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bainianzhiye 时间:2023-09-07
导读:
上海书展刚刚落下帷幕,申城刮起一阵读书热潮。走进书展不难发现,很多展台都搭起了直播间,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荐书,与未能亲临现场的广大读者交流互动。短视频正在线上带起一场读书、讲书、荐书、售书的新型阅读潮流。短视频的知识属性正在逐渐
上海书展刚刚落下帷幕,申城刮起一阵读书热潮。走进书展不难发现,很多展台都搭起了直播间,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荐书,与未能亲临现场的广大读者交流互动。短视频正在线上带起一场读书、讲书、荐书、售书的新型阅读潮流。短视频的知识属性正在逐渐凸显,并逐步成为大众阅读的新方式。
短视频这种新型阅读方式“新”在哪里?短视频时代的阅读生态有何变化?近日,上海理工大学发布《短视频时代的阅读研究》报告,报告课题组负责人、上海理工大学教授施勇勤在主持报告研讨时指出,我们已经进入了多元阅读形态共生发展的新阶段,短视频形式的阅读与传统阅读融合并存、相互促进,构建了新的阅读生态,对促进全民阅读、知识和文化普及具有积极意义。
【丰富阅读形式】
近年来,读书类短视频受到用户喜爱。《2023抖音读书生态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上时长超过5分钟的读书类视频发布数量同比增长279.44%,读书类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65.17%、收藏量同比增长276.14%,直播观看人次同比增长近一倍。
报告指出,短视频丰富的内容品类、图文声影兼具的内容呈现、实时分享交流的互动形式,符合当代大众的阅读习惯,丰富了人们的阅读形式,给人们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63.59%受访者表示“相比独自进行阅读,更喜欢短视频这种互动性的阅读体验形式”,短视频形式的阅读受到大众欢迎。
“随着技术的演进,阅读的类型也在不断变化,从纸质图书到网络阅读、移动阅读,再到有声书、短视频等视听类形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社社长李建红认为,未来单一属性的阅读产品会越来越少,融合属性的产品会逐渐增多。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国民阅读中心主任徐升国表示,阅读并不是“读字”,而是重在领会文字背后的思想和智慧,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和生命品格,从这个层面来说,短视频形式的阅读具有一定的时代必然性。
报告还指出,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阅读形态不只是技术发展的结果,同时反映了新时代大众阅读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短视频等新型阅读形式并不是传统阅读的替代,而是传统阅读方式的一种补充,为数字时代的多元化阅读提供了新选择。
【打破知识门槛】
“今天,很多人对文字带有感情和崇拜色彩,但冷静下来思考,文字既是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有‘坚硬的外壳’。”青岛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文彦就一些人的“纸书崇拜”发起探讨。她认为,在晦涩难懂的巨著面前,过高的知识门槛挡住了许多读者,而短视频有助于打破传统图书的圈层化,让经典的、精英的内容变得“亲民”。
随着短视频和直播技术的兴起,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知识生产的主要场所,同时作为知识传播的出口,拓展了知识流通的渠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电子音像社总编辑肖子娟表示,很多出版社已经投入到短视频知识内容生产和传播中,希望通过短视频将优质的图书内容推广出去。但她也指出,目前传统出版社制作的短视频多以讲述作者出书初衷以及图书编辑过程为主,是自上而下的角度,与读者的交互感弱,传播效果不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学习。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人喜欢通过短视频获取和学习知识。调查数据显示,65.74%受访者认为“短视频是我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方式”。《2022抖音知识数据报告》同样显示出这一趋势,2022年1月至10月,抖音知识内容兴趣用户超过2.5亿,相较2021年年初增长44.1%;抖音上知识视频和图文内容,被用户分享了126亿次;平均每个抖音用户分享了超20条知识类内容给亲朋好友;抖音用户搜索了超过160亿个知识相关问题,相当于每个抖音用户主动搜索了27个知识点。
数据分析还显示,受访者的短视频观看频率与其对短视频是获取知识信息重要方式的认同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深度使用短视频能够帮助用户接触和获取更多知识,且通过短视频获取知识后的收获感也能反向促进用户对短视频的使用。
对此,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短视频内容形式丰富、有感染力,可以帮助大众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同时,传播范围广、效率高,可以帮助惠及中老年群体或偏远地区人群,可视为推动全民知识、文化普及的有效渠道。
【助力全民阅读】
“在全民阅读推进过程中,我们在政策支持、学术研究、行业推广等层面取得很好的效果,但仍然面临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难题。”北京大学出版学院副院长李世娟在过往研究中发现,高线城市的社区图书馆等资源齐全,但在偏远农村地区,农家书屋、村民阅览室等却常常沦为摆设。
这一困境与纸质书籍普及率低、知识获取门槛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短视频的“高触达性”让阅读更具“可及性”,恰好能帮助解决这一难题。
调查结果显示,纸质书阅读较少的受访者中,23.78%总是或经常观看图书类短视频;71.41%认为图书类短视频能够增强阅读书籍的兴趣,70.45%曾经因为相关的短视频内容推荐而购买过书籍。可见,短视频拓宽了图书阅读的受众群体,一些平常不大阅读纸质书的受访者,通过短视频提高了读书的兴趣,并产生了购书行为。短视频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阅读中去,具有推广阅读和扩大阅读人群的作用。
由此不难看出,短视频可以促进阅读的全民化。一方面,可以激发阅读兴趣,促使低频率纸质书阅读者更多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另一方面,可以提升阅读效率,与传统阅读相辅相成,进一步帮助高频率纸质书阅读者更多更好地展开阅读。
据介绍,抖音一直以来鼓励多元、有价值的内容生产,重视知识类、图书类内容的挖掘和传播。曾于2020年启动“都来读书”全民阅读计划,先后吸引9所高校、39家文化机构、60余位作家和文化文艺名人加入,通过图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号召大家都来读书,丰富精神世界。截至目前,抖音#都来读书#话题累计播放量超12.8亿,今日头条话题累计阅读量3.8亿。可见,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力量。
知识短视频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新阅读形式
徐升国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国民阅读中心主任,编审
近日,上海理工大学发布了《短视频时代的阅读研究》报告并组织专家研讨。报告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短视频已经成为符合大众需求和受到大众欢迎的新型阅读方式,对促进全民阅读、知识和文化普及具有积极意义。
研讨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中心主任徐升国对报告结论表示认可。他指出,我们对阅读的研究,不应局限在某一时期或单一某种阅读形态,而应从宏观的阅读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未来趋势来看。由此,对于观看知识短视频究竟算不算阅读这一问题,便可清晰地找到答案。
“如果从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看,文字阅读只有短短数千年。设想一本书如果有三个版本:文字版、音频版以及视频版(音频+字幕),那么这三个版本的本质是没有区别的,只是内容的多种呈现形式而已。时间线再往未来延伸,人类或许可以实现用元宇宙、脑机接口、虚拟现实等方式呈现知识和内容,比如在元宇宙中与孔夫子直接对话,通过脑机接口复制《理想国》等,那么这些形式是不是也算阅读?”
徐升国认为,所谓阅读,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读字”,而是领会文字背后的思想和智慧,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和生命品格,从这个层面来说,短视频形式的阅读具有一定的时代必然性。
当然,徐升国也指出,短视频和文字各具特点,前者偏向视觉感官,后者偏向思维逻辑,如何将二者特色结合,用好短视频来促进阅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比如知识传播的多媒介融合,有的用文字方式传播,有的用视频方式呈现,然后再在同一内容框架内融合起来。”
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下知识短视频传播的高效率和广泛性,“用户在哪里,我们的知识传播就要到哪里”。面对如此广大的用户群体,出版业无论从知识生产还是从知识传播来讲,都应积极地与短视频结合,让短视频阅读成为推进全民阅读的抓手,成为大众文化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短视频阅读是融合出版的发展重点
陈洁
浙江大学数字出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浙江大学出版社常务副编辑
近年来,短视频快速发展引发人们的关注和讨论。有人认为,短视频的简短精湛顺应了当下人们的快节奏生活,提高了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便捷性;也有人担忧,短视频挤占人们的传统阅读时间、影响阅读深度。对此,上海理工大学发起实证研究并发布《短视频时代的阅读研究》。报告显示,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与传统阅读并非相互替代,而是融合并存、互促发展。
针对人们对短视频的担忧,浙江大学数字出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浙江大学出版社常务副编辑陈洁教授表示,阅读媒介的演变和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无需过度紧张,“就连如今我们十分推崇的纸张,在作为新的内容介质应用之时,也经历了漫长的适应期”。尤其作为出版专业研究者或是图书行业从业者,更应看到,短视频的“热属性”推动了当前阅读形式进一步向无纸化、数字化、可视化转变,对当下大众阅读起到积极作用。
她还指出,无论媒介形式如何变化,最重要的始终是内容,而出版的本质则是将优质内容传播出去,将知识送到读者手中。她鼓励出版社相关部门积极试水短视频融合出版,并以“外卖诗人王计兵”为例,指出好的内容并不一定在于唯美的、高大上的形式,更多依靠的是背后接地气、打动人的故事,才能与观众形成共鸣。“从这个角度出发,如何用好短视频,做出兼具娱乐性和知识性的内容并广泛传播出去,是当前发展融合出版需要重点探究的方向。”
此外,陈洁注意到报告中的一组数字,63.59%受访者表示“相比独自进行阅读,更喜欢短视频这种互动性的阅读体验形式”。她引用作家韩寒的说法“阅读不再是一个人的孤岛”,指出短视频时代的阅读,除了实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互,还实现了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实时交流和互动,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是短视频受到大众欢迎的原因之一。
短视频是知识传播的有效渠道
谷征
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节奏的加快,我们总会有种“人们只刷手机不读书”的感觉。事实真的如此吗?上海理工大学《短视频时代的阅读研究》发现,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阅读形式,不但受到传统纸书阅读者的喜欢,还帮助原本不怎么读书的人点燃阅读兴趣并参与到传统阅读当中。短视频平台正在带起一股读书、讲书、评书、荐书、售书的新型阅读潮流。
研究指出,伴随阅读介质的演变和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多种阅读形式融合发展的新阶段。短视频图文声影兼具的内容呈现,点赞、分享和实时交流的互动功能,给人们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已经成为一种受大众欢迎的新型阅读方式。
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谷征表示:“人们通常认为阅读指的就是读纸质书籍,那观看短视频算不算阅读?对此,我们需要重新界定阅读的概念。短视频平台上活跃着很多知识分享博主,他们提供的内容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是知识传播的一种新形式。从这一层面来看,观看知识类短视频或许可以参照听书的概念,算在阅读的概念里。”
谷征还肯定了短视频在促进知识分享和推动大众阅读层面的积极作用。他指出,很多短视频创作者是以读书分享、好书推荐为主要内容。例如止庵老师,既是知名作家,又是一名抖音读书内容创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和推荐,引导大家去读书、读好书。
作为知识类短视频创作者,如何做出好内容,进一步带动阅读?谷征建议挖掘和发展知识传播领域的“极细赛道”,除了文学、历史、地理等细分门类,还可以围绕同一内容或主题做不同角度的细分。例如公众号时代的自媒体号“六神磊磊读金庸”,把时事热点与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进行结合;再如近期《翦商》在抖音的走红,正是源于众多网友对其所涉细节内容的精读和发散。“未来或许会出现一种场景,每位知识类博主都可以通过优质的短视频内容,获得较强的读者黏性,从而帮助大家阅读,并提升书本销量,这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短视频让阅读更具“可及性”
李世娟
北京大学出版学院副院长、教授
短视频的发展,让大众知识生产成为可能,同时让知识的传播更为高效。上海理工大学发布的《短视频时代的阅读研究》显示,65.74%受访者认为“短视频是我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多人通过短视频学习知识,短视频对于促进知识普及、推动全民阅读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出版学院副院长李世娟指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之一,全民阅读在政策支持、学术研究、行业推广等层面取得很好的效果,但仍然面临一个瓶颈,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对比北上广深等阅读资源丰富、服务健全的高线城市,偏远农村地区仍存在阅读资源欠缺或资源浪费等情况,“学者们在调查时发现,农家书屋、村民阅览室都上了锁,成了摆设”,李世娟感慨道。她还援引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提出短视频的“高触达性”,为在偏远地区普及和推广阅读提供了更大可能。
李世娟将数字阅读的发展总结为三个时代:以纸质书数字化、电子书为主要形式的1.0时代,以读者评论和交流为特点的2.0时代,以及当下以读者参与知识生产、交互式阅读为主要特征的3.0时代。“短视频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人们在阅读书籍之后,可以通过短视频来分享读书体会和推荐书籍,也可以通过短视频了解更多书籍和内容,对全民阅读具有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李世娟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个层面提出建议,一是建议加强数字阅读群体的特征分析和用户行为研究,以提升阅读推广的效果;二是强调重视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数字阅读习惯,同时建议加强数字内容监管,保证内容的安全性。
短视频有助于打破传统阅读的圈层化
张文彦
青岛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短视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参与社会的新形式。短视频时代,人们的阅读行为又有何种变化,当下的阅读生态是否变得更多元?对此,上海理工大学发布《短视频时代的阅读研究》报告。报告指出,短视频已经成为符合时代发展和大众需求的新型阅读方式,与传统阅读融合共生、互促发展,在促进全民阅读、知识和文化普及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青岛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文彦在参与报告研讨时提出“三个假设”。
假设一:短视频是否能够丰富全民阅读的生态圈?从媒介间性理论来看,任何一种媒介都不可能单独而存在。在文字出现之前,人类文化经历了图像时代、壁画时代、雕刻时代,今天,我们再次又回到图像时代,只不过是斯蒂格勒、弗鲁塞尔强调的技术图像时代。如麦克卢汉强调的“媒介即信息”,同样的内容在改变了载体之后,就是一种新的产物。人类学著作《末日松茸》讲到,松茸可以把无机物变成有机土壤,供其它植物吸收。从这个角度来说,短视频或许可以成为当下阅读体系的一棵松茸。
假设二:短视频的网状传播是否是松散的、不够有力的?有人认为,短视频的传播是网状结构,丧失了传统意义上公共空间的紧密力量。然而我们发现,短视频背后是海量的、不同职业、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内容创作者和供给者,有知识达人,有专家学者,有作家、文化名人、出版社,甚至各大高校、研究机构等,短视频作为媒介将不同类型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结构相互嫁接,从而诞生新的传播结果。短视频的传播并非网络结构,而是树状结构,有效地提升传播的互动性,形成出版界所说的“交流循环圈”,打破书籍传播的单一维度,让知识的传播维度变得更加丰富。
假设三:短视频是否可以打破传统阅读的精英化和圈层化?很多人对文字带有感情和崇拜色彩,但理智思考可以发现,文字既是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有它“坚硬的外壳”。例如我国的《四库全书》,可视为巨大的“知识殿堂”,但即使是学富五车的读者,也只能理解很少一部分。大部分的读者,只能是在“殿堂”的表面去领略它的光辉。当知识的“外壳”越来越僵、越来越硬,不能被大众获取的时候,我们空有这么多文献作用何在?而短视频的出现,或许可以重塑阅读的逻辑,帮助我们打破图书的圈层化,让经典的、精英的变得大众化。
鼓励优质短视频“回流” 丰富图书出版内容库
李建红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社社长,编审
近日,上海理工大学发布了《短视频时代的阅读研究》报告并组织专家研讨。报告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短视频已经成为符合大众需求和受到大众欢迎的新型阅读方式,对促进全民阅读、知识和文化普及具有积极意义。
报告指出,短视频形式的阅读与传统阅读并非替代关系,实为互促关系。短视频形式的阅读与传统阅读融合并存,为大众提供了多元的阅读选择,构建了新的阅读生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社社长李建红对此表示赞同。她表示:“随着技术的演进,阅读的类型也在不断变化,从纸质图书到网络阅读、移动阅读,再到有声书、短视频等视听类形态。未来,单一属性的阅读产品会越来越少,融合属性的产品会逐渐增多。”
报告发现,经常或总是阅读纸质书籍的受访者中,37.75%喜欢观看图书类短视频,67.11%认为图书类短视频能够增强读书兴趣,79.25%曾经因为相关的短视频内容推荐而购买过书籍。纸质图书阅读较少的受访者中,23.78%总是及经常观看图书类短视频,71.41%认为图书类短视频能够增强阅读书籍的兴趣,70.45%曾经因为相关的短视频内容推荐而购买过书籍。可见,短视频在激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人群层面起到积极作用,传播知识的同时促进了文本图书的销售。
李建红认为,通过短视频、直播带货帮助图书营销和导流,是当下短视频促进传统阅读的重要表现。“主播通过分享自身阅读感受、解读或评论等形式,营造出很强的沉浸感和在场感,可以有效地促进图书的销售。”
此外,李建红还特别指出,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型内容形态更值得被重视,尤其是优质的知识类内容有机会向出版业“回流”,转化成纸质图书。“知识类短视频创作者可以将纸质图书转译成短视频内容进行推广和传播,相反,优秀的短视频内容也可以经过出版社的遴选和精加工,沉淀成为纸质图书。”这为短视频与传统阅读的互促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责任编辑:bainianzhiye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