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机组式柔印机上更好地实现薄膜水墨印刷?
环保的压力加快了国内薄膜柔印水墨的研发与应用,柔印将在这个市场倒逼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在这个市场机遇下,柔印机械需要做出以下4个改善。
第一,对中调扩张的改善(点击查看原文)
第二,为印刷压力的调节建立规矩(点击查看原文)
第三,在机组式机型上用水墨印刷薄膜需要的改善
第四,封闭式刮刀与清洗机构的改善
今天,笔者就来说说第三个改善——在机组式机型上用水墨印刷薄膜需要的改善。
首先,由于没有卫星式机型中调增大的风险,用机组式机型印薄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国内的机组式柔印机大多印刷纸张,习惯了大张力条件下的调节,改换薄膜后张力控制的调节必须很细心,以前用手拍一下纸带松紧就可判定张力大小的操作习惯,很可能不适应。
必须注意单位线张力概念。在极限条件下按满幅宽度算出最大或最小单位线张力,然后根据所用薄膜的种类、厚薄以及宽度,算出放卷张力、进料张力、出料张力,以及收卷张力。这同凹印薄膜印刷很相似,触类旁通。
由于因环保要求使用水墨,很担心薄膜水墨干燥比较慢,因此想把原先机组式柔印机的下走纸结构改为上走纸。这样,烘道翻到机身之上,外形同凹印机很相似。这种改善是合理的,因为上走纸,整机的重心往下移,机器在高速运转中更稳定。烘道也可加长,干燥效果更好。但是必须注意一条:当薄膜印刷后出烘道遇到的第一根转角导辊,请注意表面磨擦系数,不能太粗糙。不然,水墨成膜尚未彻底固化,墨膜较嫩,过于粗糙的导辊表面,容易将墨膜拉伤。
机组式机型水墨印刷薄膜,可同凹印采用相同的薄膜。只要凹印能达到的套准精度,机组式柔印同样能达到。因为这两种机型的结构大同小异,对薄膜的张力控制要求相差不多。而且,由于柔印压力比凹印压力小许多,由正压力造成的反向摩擦力也相差许多,柔印薄膜料卷的补偿比凹印的更小许多,因此,凹印传动与薄膜补偿中的经验数据,可能比柔印的数据要模糊得多。这是柔印的有利之处。但若一定要在机组式机型上印得比凹印更薄,这有一定难度。
下周,将为大家继续讲解第四个改善——封闭式刮刀与清洗机构的改善,敬请期待。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